自然步道
 
封面故事─大屯火山群的風火水土

在臺灣,一般旅遊界所稱的陽明山區,在地理界稱為大屯火山群。從280萬年前開始陸續噴出熔岩,覆蓋在大臺北地區已有的沉積岩盤上(北投、金山還可看到原始的沉積砂岩,淡水馬偕教會一部分建築物的牆垣便使用了這裡的砂岩修建)。經過幾次噴噴停停之後,20萬年前定著在今天的火山群地形規模,日治時期日本地理學者為它取名大屯火山群。

1985年臺灣成立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佔了整個火山群的2/3;後來臺灣幾位學者,如:林俊全教授、陳文山教授、宋聖榮教授等,投入更多的細部研究,讓臺灣的火山學有了豐富的成果。 

大屯火山群座落在北緯25度10分前後,東西跨24公里南北約21公里(不含觀音山),面積略小於臺北盆地。形狀猶如倒三角形的臺北盆地,北面的三角底邊就是大屯火山群,火山群南面涵蓋臺北市的士林區和北投區,西側是新北市的淡水區,和順時間方向涵蓋了三芝、石門、金山、萬里區。

由於岩漿經過地層隱沒(地表的地質切入地底岩漿庫再熔化),所以變得濃稠,而其流淌堆積的熔岩坡斜度、熔岩平臺(美軍宿舍群、文化大學、平等里、天籟溫泉……)的密度,都較富士火山為大。

冬天來自西伯利亞的東北季風,在進入臺北盆地前被火山群擋住,使得與淡水區同緯度的臺北市區溫度常高出2~4度。

20餘座火山裡,有4座高度超過1,000米,大屯主峰、小觀音山、竹子山和七星山,而七星山主峰海拔1,120公尺,是火山群中最高峰,也是臺北市最高峰。

東北季風從北面往南吹時,受火山北面坡陡升影響,氣溫驟減而風切強勁,使得長達24公里的東西向稜線上幾無灌叢,而且出現臺灣全島山岳中海拔千米以下,卻擁有大量箭竹群植被的稀有現象。

1697年康熙年間,福建官員─郁永河千里迢迢來臺,經由淡水河、基隆河溯上大屯山區周圍產硫的礦區,購買可製火藥的硫礦,也說明了大屯火山不尋常的自然與人文故事。

文‧圖/陳敏明 2018.1.17
 

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