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歸屬士林的社子島(10個里),顧名思義是一個獨立的小島。
這個空間歷經百年來的滄桑,從近代的地質變化,都市計畫與大都會水利工程的糾葛下從幾近無人居住的河中沙洲,1896年日本人伊能嘉矩的調查,社仔一帶僅有7戶,18男17女【麻少翁社】原住民,後來的百年台灣人口不斷的往台北集中,現今人口已達1萬2000人左右。到曾被政治人物期待成為【台北曼哈頓】,可說是寸土寸金的台北,身段起落最大的土地。
1963年,葛樂禮颱風造成台北大淹水,社子島浸在水中三天三夜,1970年經濟部「台北地區防洪計畫」中把社子島末端定為「限制發展區的洪水氾濫區」禁建。隨著時間推移社子島周邊砌起了9公尺高的防洪堤,2018年禁限建近半世紀48年的社子島開發案,內政部終於審議通過,解除了禁建限制。低密度人口區龐大的空地引來發機構的興趣,社子島要大量商業開發還是以生態關注為主的都市計畫正考驗著當地居民的智慧,也給台北市政府嚴峻的都市計畫難題。
由基隆河匯入淡水河的鄰接位置產生的獨立沖積河灘,以至於東側的河灘與今日的大同區大龍峒連結成河中半島,狹長的河岸圈圍地形,給綠能時代的單車愛好者帶來驚豔的河岸風景,商業化乎生態化乎?周旋於這兩個極端的慾望裏哪邊會是定奪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