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步道
 
南港山

(山)山似拇指最嶔奇

中新世沈積岩層隆起的山脈       南港山系是中新世沈積岩層隆起的山脈,最大的特色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與岩漿噴出錐狀的火山,呈現迥然不同的風貌。
       欣賞沈積岩美麗的精要妙處,在於明瞭地形的差異侵蝕,也許是風的搬運,也許是水的切割,有板塊推擠的應力,有雨水溶解的作用。姆指山的山頂就是因為差異侵蝕,形成有如拇指狀的山形而得名;山頂的巨岩與其石縫間水漬氧化的紋路,是最有看頭的勝景之一,除了可欣賞巨石的嶔奇磊落之外,也能得窺2,000多萬年前沉積環境的奧秘。
       南港山步道將到姆指山的路段最為陡峭艱辛難行,近乎垂直的陡坡對登山客是個體力的考驗,但如古詩所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要體會君臨天下的美景,獲得望峰息心的平靜與祥和,就得付出汗滴「林」下土的努力。等到克服穿梭於巨石間的路徑,登上姆指山頂時,心情豁然開朗,令人感受到造物者的神奇與天地的浩瀚無垠,更有不虛此行的暢快感受。 
 

(火)萬家燈火美麗夜景的反思

望萬家燈火的市區       九五峰附近有不少視野良好的觀景地點,尤其是晴朗的夜晚,從九五峰凌空俯望萬家燈火的市區,欣賞世間繁華之餘,不禁思考都市發展和環境承載問題。
       都市是人類對環境影響極大的生態體系,舉凡飲用水、能源(如電力、燃油)、食物等,都要靠人為的設施供應。加上都市不斷擴張,大興建,綠意逐漸減少,各種設施讓市區能透水、呼吸和供動、植物棲息的土地越來越少。大量耗能的設計形成「溫室效應」、「熱島效應」,大地開始反撲。如何營造一個尊重自然的生態都市,應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
做為一生態都市,應具有下列特性: 
  • 提升能源及資源的總利用效益,達到自律安定物質循環。首先應在交通運輸管理下一番功夫,提高大眾運輸系統使用或以腳踏車、步行方式來減少機動車的使用,就能減少都市能源的耗費。
  • 都市應兼顧人和自然的需求,在規畫中注意如何營造舒適的城市空間,留下適當的綠地比率。
  • 形成以環境為優先的生產及生活方式與共識,喚起城市的人們關心身邊的環境,學習體驗自然、觀察自然,願意共同維護我們的環境、營造適合生物棲息的空間。
 

(風)風迴路轉會鞍部

       南港山步道與麗山橋步道的交會點,位處南港山山脊線上較低凹的地方,自然形成類似馬鞍狀,因此稱為「鞍部」,更通俗的名稱叫做「隘口」。鞍部因地形使然,成為人行交通的孔道,無論行人、車輛取道鞍部,都是最短、最便捷的途徑。
       在山脊鞍部,風速會有急遽增強的效應,常是山上風速最強勁、氣溫最為寒冷的地方,換言之,也是天然環境最惡劣的地方。例如:陽明山的小油坑鞍部,就是陽明山區內氣溫最低的地區,加上冬季旺盛的東北季風,使它成為大台北地區最富盛名的冬季賞雪景點。
       此處因海拔僅兩百多公尺,且位置較偏台北盆地東南方,不會有瑞雪紛飛的景致,但植被較其他地方為低矮,樹木也有風剪的效應,可看出生物對抗惡劣氣候環境,展現不畏風霜的堅韌生命力。


(林)溪稜森林大不同

       山稜線上的森林較為疏落透空,喬木以相思樹、白匏子、江某等陽性先鋒樹種為優勢,地表植被多見芒萁、栗蕨與淡竹葉等。靠近溪谷的森林,則林蔭蔽天,鬱鬱蒼蒼天然生成綠色隧道,以大葉楠、水同木、筆筒樹等耐潮濕樹種為主,著生爬藤植物茂密完整。林蔭下的地表植被以鬼桫欏、冷清草、姑婆芋、野薑花等為優勢植物。山稜線的環境遠不及溪谷優越,森林生態也較為脆弱,過多的人造建築與圍籬花圃,讓原本脆弱的山稜線森林生態,更為超限負荷,令人擔心。
       不論山稜或溪澗,層次分明的森林,是大地表土最好的防護罩,暴雨時,蘊涵大量的雨水,使其不會成為滔滔洪禍,旱季時,又將水分涓涓地滲出地表,哺育乾涸的土地與萬物,森林可謂「綠色水庫」、「生命之源」,絕不為過!
 

(人) 田頭水尾土地公

       在鞍部往中華技術學院途中,有二座單開間的土地公廟,一座位於路邊名為福德祠,另一座在路邊涼亭後,走幾步路就可到達。土地公神又稱福德正神,廟祠有稱「土地公廟仔」,或正稱「福德宮」、「福安宮」、「福興廟」等。
       土地公的信仰來自先民對於土地的自然崇拜,孕育出畏天敬地的人生觀,可能是棵百年老榕,也可能是個自然天成的巨石,也許是灌溉農田的重要溝渠,也許是舟楫擺渡的泊船河岸。古人因為自覺人力的渺小無助,對於土地採取順應天候、因勢利導的人生態度。隨著時代的變遷,土地公的信仰由司掌土地而兼財神,成為普遍各階層人士祭祀的神。在人們的心目中,土地公永遠與「福」、「德」同義,給予人們可信託的希望感。
 

(水)山澗之水天上來

       走到南港山步道靠中華技術學院的盡頭,沁涼的林蔭步道旁有段小山溪,潺潺溪水順流而下,形塑出許多美麗的壺穴,溪水清澈,在壺穴的水窪中,清晰可見溪哥魚悠游其中。
       壺穴(Pothole),俗稱「石面桶」,是急流中挾帶砂礫石,磨蝕河床而產生的圓形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渦流伴生,礫石挖鑽河床而形成壺穴。造成眼前坑坑疤疤的形狀,可是自然界中雨量、河流坡度、岩體損耗、節理、回春作用等多元素綜合而成的複合體,更顯得彌足珍貴。漫步其間,頗有「智者樂水」的得意與風流。小山澗的流水或急或緩,無論旱澇,總是經年涓涓不息,有如從天而降。

路線

公車

公車1、22、33、37、38、226、288、665、藍5 至『吳興國小』站後,往莊敬路,吳興街,松仁路三叉路口方向,由信義路150巷22弄進入。

捷運

板南線到『昆陽』站後,轉搭小1、小12、藍25到中華技術學院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