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各國擁有火山地形的的首都,臺北市也許是唯一的城市。
250萬年前,今天的臺北市士林、北投區與新北市淡水區開始以順時間方向,從三芝、石門、金山、萬里交界處,即今天稱為山腳斷層的沿線,因地殼變動,導致地底熔岩尋縫隙噴出地面,而開始有了火山活動,大約一直到最近的30萬年前才停止。濃稠的岩漿在原本臺北盆地北側沉積岩上面,噴發堆積成了許多錐狀火山,由於時間久遠,風和日麗時,常人不容易感受硫煙濔漫的火山地形面貌。但是靠近南面坡的幾個如土穴狀的坑口,硫煙偶爾微量冒出,腳底的熱氣,或許能讓人感受曾經天崩地裂的場景。
大屯火山群南面坡火山裂口,主要分布在今天的臺北市北投區,有貴子坑、硫磺谷、地熱谷及龍鳳谷,面積最大、坑口最深的是龍鳳谷。十七世紀末,來自福建的郁永河,千里迢迢來到龍鳳谷採硫,今天龍凰谷仍然硫煙裊裊,不僅採硫紀念碑矗立在現場,陽明山國家公園建立前就已在此營運湯屋的店家,仍然保留往昔的傳統小店的模式。
比起大屯火山群北面遠處的硫煙裂口,如大油坑、小油坑、馬槽、庚子坪,龍鳳谷是離臺北盆地最近的硫煙裂口溫泉地。地質專家及植物專家指出,沉積岩地質景觀與火山地質安山岩景觀交疊在龍鳳谷,並有耐硫化物的植物,火山葉苔在這裡也看得見,因此使得龍鳳谷成為臺北近郊最好的環境教育場所。
文‧圖/陳敏明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