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步道
 
臺北大縱走 你所不知道的貓空~樟樹步道側記
       貓空位於臺北盆地的最南端,屬於二格山系。這裡距離臺北市區最近只需要40分鐘內的車程,我們在這臺北市的後花園內,可以發現榕楠林帶、楠櫧林帶、櫟林帶的豐富生態。在這次臺北大縱走的最後一站--樟樹步道,非常感謝協會的鶴年老師精彩導覽,讓我們可以進一步認識這座臺北市的「里山」,我將印象所能及的精華內容,摘錄如下,希望更多的市民及觀光客,將來更能自不同面向,來認識二格山系的豐富及貓空之美。
       臺北市政府大地工程處,就在貓空的樟樹步道及其周邊建立了相思材炭窯、豬圈、穀倉、水車、土埆厝、市民農園等等的農村意象。利用此些意象來讓我們能體會當年先民開墾貓空時的辛苦草創。
 
貓空聚落
       從清朝時期,安溪移民大量湧入開墾,當時在這裡共有建立起八個聚落,分別為:草湳、圓山、歧山、貓空、石坡坑、苧仔園坑、吊硞坑和樟湖,這裡存在有許許多多臺灣近代開發上的歷史紋理,也有說不完的故事。現今這裡仍保留農村意象、梯田(順應地形的耕種模式)、陂塘、樟木成林。
 
  • 貓空的相思炭窯
       步道口修建的相思炭窯,也是過去的農家記憶。談到木炭,它是過去貓空重要的經濟和生活必需之用。一般來說,在炭窯的部分,可用相思木、龍眼木、荔枝木來窯燒。但是以相思木為佳,因其少煙、易燃。而一般在窯體內的設計,會有一排水溝槽。是因為當相思木經過高溫時,會產生水分。可以藉此將此水分透過此一溝槽排掉。另外再堆材時,會在最下層堆犧牲木。燒窯時窯體內的溫度會約800~900度,通常燒窯時間,會受天候,木材本身的條件,排水和氣流動線不一,而致受熱程序不一定。所以通常會在炭窯燒完,悶一個月之後,才會開窯。在過去,也會有私人窯和公共窯之分。
       在貓空炭窯邊的產業道路上有一排樟樹,是民國69年李登輝市長開發貓空地區為觀光茶園區所栽種的。在過去的經濟種物,樟樹更是為貓空地區在時代變遷中,帶來了關鍵性角色。樟樹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樟腦油、樟腦丸等應用產品之外,在過去樟樹提煉製成的樟砂,更是用來穩定炸彈的重要化學成分,在日治時期約佔全世界70%的供應量。所以在貓空地區及其周邊有許許多多以樟為名的地名(如樟湖、樟腳等),即可知樟樹在貓空地區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目前在樟樹步道中,還有數棵百年老樟呢!
 
  • 貓空農村意象
       在農村意象中,豬圈裡所堆砌的石材是採耐用且不怕撞。而懸掛在此的大鐵籠有三種意義,分別為配種、迎神、秤重之用。大豬和小豬是隔開的,因為彼此會搶食的。至於便坑是人畜共通,會排放做為肥料養肥之用。
       土埆厝內的門樑,會是以奇數來建構(以陽數來結尾)。另外為防止土埆受風化影響,會用水泥和石灰做外部補強。在土埆厝的牆邊還留有槍孔(洞),因開墾草創之時,仍需抵禦外人及盜匪,作為守衛門戶之用。一般土埆厝所建構的石材,亦會採用壓艙石。較好的石材會用來修築漂亮的門面設計;如果是屬於較劣質的石材,則會做為堆砌廚房之用。通常漢人移民在房子的搭建部分,仍是會採納風水,例如“人字砌”“丁字砌”砌磚方式。取其人丁興旺之意。有時也會在土埆厝牆面發現幾種不同的泥壺蜂建立蜂洞,作為育嬰室,這是人與大自然的生態物種,共生共榮的一種現象。
       沿著樟樹步道漫步,除了彩雲亭、明鏡池和水車印象之外,在這裡可以看到的生態自然與植物的多樣化是非常豐富的。以下分享樟樹步道沿途常見的幾種植物,至於其他部分,就等大家下回一起來探索。
 
植物篇
  • 大花咸豐草:由琉球引進,作為冬天的蜜源植物。它是兩型花,白色部分是舌瓣花,裡面看起來像花蕊的則是管狀花。昆蟲吸蜜、授粉、結果的部分,皆是管狀花。通常昆蟲訪花吸蜜時,帶勾的種子會黏在牠身上,隨著飛行會掉落到土地上,就會協助它傳播種子、長出新芽,這是典型的互利方式。
  • 山鹽青(羅氏鹽膚木)樟樹:都可以做為過去在貓空山區中,警示梆聲的吊硞或木鵠。
  • 月桃:原住民會利用月桃葉鞘作為編織之用,但葉鞘取用最恰當的時間點,通常是在開花前,開花後營養會跑去花朵,葉鞘就不夠堅韌。而月桃的種子也可做為料理用的調味料,是原住民食物料理中,除了馬告另一種運用極廣的調味料。
  • 香蕉:在樟樹步道兩旁的菜園中,常常可以看到香蕉的植株。它是草本植物中體型最大的一種,而香蕉的葉片會裂屬於正常,它可以加速空氣對流,也可以幫助降溫。它是兩性花,營養夠才會結香蕉,營養不夠則會落果。
  • 江某:過去會利用在木製便當盒、冰淇淋勺子、木屐的製作上。它生長速度快,成長到可被利用約需3~5年,經濟價值高,也是冬天的蜜源植物之一,江某蜂蜜屬於優質的蜜。
  • 茭白筍:在市場上常買到的茭白筍,這裡也有種植。有些人切開茭白筍看到莖內的小黑點,可能會以為是發霉而挑掉不吃,其實小黑點是菰黑穗菌,茭白的幼莖就是因為菰黑穗菌寄生才會膨大,成為我們吃的茭白「筍」。不過在花蓮有農米找到野生的「菰」(茭白筍的植物名),莖沒有被寄生而正常生長且抽穗開花、結果,就是「菰米」,是古代的「六穀」之一。
  • 竹子:也是貓空的經濟作物之一,通常若它開花是因應環境生態變化所產生的反應。若當年颱風多或大時,植物本身會有危機意識,強迫自己要傳宗接代,所以就會開花(竹米)。竹子一旦開花,就會凋亡,再另生新的竹子。但是竹米會引來老鼠,這是農家所不樂見的,因為米倉的穀物會被吃掉。
  • 茶葉和茶油:貓空是茶鄉,無論是鐵觀音或者是包種茶,都遠近馳名,所以處處可見茶園,可聞茶香。茶葉是目前貓空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可以應用的範圍很廣。而茶油又稱作苦茶油或小果油茶,在茶園周邊也有種植。
  • 芒萁(毛枝):芒萁是蕨類的一種,過去會用來編籃子或刷洗煮水、煮飯的鍋子,而另一種蕨類海金沙,也有類似的功能,可用來刷洗鍋子。芒萁因為總是蔓延很廣,有繁衍興盛意象,所以過去農家常言:「插毛枝,飼大豬」,意思是養豬插芒萁,豬會很能生,養很多大豬的寓意。
  • 川七:我們平常吃的川七在野外生長很茂密,川七因為黏液多,被認為可以顧胃壁。它的莖或芽,又名零餘子,可以用來繁衍植株之用,而且可以長時間沒水仍能活。
  • 油桐:近年來瘋迷全臺的五月雪--油桐,又稱為千年桐或皺桐。它原本用來當作防腐或塗料,但因為近年它的經濟應用價值下降,卻因為搭上賞花觀光列車,竟然讓它大紅了起來。這裡有一個與油桐相關故事--清朝張瑛(張之洞之子)請家丁夜巡,看誰家貧但讀書缺燈光,就幫他加桐油,故曰「加油」,沿用至今,成為鼓勵人努力向上之意。
貓空的山水之美,相較於一般的泠冽大山,它卻好似溫柔婉約、娉婷嬌羞的小姑娘。天氣晴朗時,從這可以清楚看見大屯山、七星山和林口臺地;而雨後的貓空,雲霧裊裊從山谷升起時,讓人好像掀起蓋頭般的驚嘆,它恰如出水芙蓉般的美。
坐在樟樹步道上的晃腳亭,讓雙腳隨意地晃動,閉上眼睛,讓我們欣賞貓空另一番的「聲景」。此時的我們,已經在貓空的自然山水裡……。

文‧圖/魏炳琨

路線

開車

國道三號新店交流道(新店)出口→中興路二段→寶橋路→寶高路→老泉街→老泉街45巷→指南路三段34巷→樟山寺→農村意象登山口

公車

1.搭乘捷運木柵線在萬芳社區站下車,轉乘公車「小10」至「樟山寺」站下車。
2.搭乘捷運木柵線在動物園站下車,轉乘公車「棕15」、「棕15區」至「樟山寺」站下車。